1、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。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,更划定了人类认知的边界。我们无法思考或言说语言框架之外的事物。
2、对于不可言说的事物,我们必须保持沉默。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伦理、美学、宗教等超越逻辑的领域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,强行言说只会产生无意义的命题。
3、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。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世界由事实(事物间的关系)构成,而非孤立的事物集合。例如“苹果在桌上”是事实,而“苹果”和“桌子”只是元素。
4、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。 ——《哲学研究》
语言与人类实践紧密相连,例如渔民的词汇体系反映其生活方式。
5、如果狮子会说话,我们也无法理解它。 ——《哲学研究》
不同生活形式(如狮子的生存逻辑)导致语言无法完全互通。
6、命题是实在的图像,是对一个事态的描述。 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命题通过逻辑结构映射事实,如“猫在垫子上”对应现实中的猫与垫子的位置关系。
7、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与事实是否相符。 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符合论真理观:“雪是白的”为真,当且仅当现实中的雪确实是白色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8、人有着这种感觉,即他在心里说出的话比他以言词表述的更为清楚。 ——《哲学研究》
内在体验难以完全通过语言传达,如“疼痛”的感受无法被他人直接理解。
9、我们使用的语言决定了我们的世界图像。 ——《哲学研究》
不同语言框架塑造不同认知方式,如爱斯基摩人对“雪”的细分词汇反映其环境认知。
10、人的身体是人的灵魂的最好的图画。 ——《哲学研究》
行为(如微笑、哭泣)直接反映心理状态,无需假设内在“灵魂”实体。
11、我是我的世界(小宇宙)。 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自我认知的边界即世界的边界,体现唯我论倾向。
12、哲学不是理论,而是活动。 ——《逻辑哲学论》
哲学澄清语言,而非提出可验证的理论,如物理学定律。
13、数学命题不是对现实的描述,而是规则体系。 ——《哲学研究》
数学真理(如“1+1=2”)是语言规则的产物,而非自然规律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14、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,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,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。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适应环境需调整行为模式,而非抱怨现实。
15、不要玩弄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。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尊重他人隐私和情感,避免操纵或伤害。
16、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,为什么要说实话?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道德选择需超越功利计算,体现诚信原则。
17、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,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,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。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天才通过专注和洞察力突破常规认知。
18、我贴着地面步行,不在云端跳舞。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反对抽象思辨,主张脚踏实地的语言分析。
19、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,但它肯定全是旧的。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哲学创新需基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,如维特根斯坦对罗素逻辑原子主义的继承与批判。
20、哲学所能做的一切就是破除偶像。 ——《文化与价值》
哲学批判权威和传统观念,如对“本质主义”的解构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jdb电子是哪里开发的游戏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